加快载体建设 助推转型升级 |
——区政协委员热议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
记者 秦晶晶
加快构建符合我区实际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对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紧紧围绕“一个引领、三区带动”的工作思路,以特色商业区和商贸物流集聚区为载体,构建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如何抓好重要载体建设,助推我区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比重提高,努力打造全省服务业发展示范区?与会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培育品牌推动特色商业区建设
2012年5月8日,我区特色商业区规划首家通过省发改委评审。特色商业区包括站前商业核心区、魏都风情区和铁西商贸综合区三大功能区块,包括运粮河文化旅游带、七一路商贸业发展带、丞相府休闲旅游带等9条发展带。去年,特色商业区建设步伐加快,绿洲大厦、扬子大厦商务楼宇封顶招商,七一路电子数码特色街初见成效,全省首家区级贸促会成立,区电子行业协会挂牌。
对于如何加快特色商业街建设,区政协委员、南关街道办事处主任贾向波表示,特色商业街的建设是一个“硬件”打造和“软件”提升的综合过程。在“硬件”打造上,市直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快街区硬件提升改造进度,打造特色鲜明、适游宜购的商业街区;在“软件”提升上,要继续发挥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作用,提高商业街区的诚信度和知名度,打造一批文化底蕴深厚、运营规范管理的特色商业街区。
发挥优势推动商贸物流园建设
良好政策的支持,庞大的交通体系,大量的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充足的本地劳动力,为商贸物流集聚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
去年,在加快服务业发展建设商贸经济区推进会上,我区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商贸经济区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魏都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力争到201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0亿元,完成税收4亿元,打造全省首个服务业专业园区。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支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区政协委员、产业集聚区副书记景海燕说,“对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国际商贸城、义乌商贸城、五洲•万商城(许昌)、尚科等项目,要做好服务,帮助企业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争取早开工、早营业、早收益。”
凸显名片推动文化产业建设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和魂。我区作为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资源深厚,发展文化产业具有独特优势。
1月12日上午,魏都区政府与昌睿文化控股有限公司就三国文化产业园项目合作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许昌市自实施“2348文化振兴计划”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文化产业项目,从谋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区政协委员、区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张俊安表示,三国文化产业园作为我区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部署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在招商上要招大选优,务必选择高层次、有实力的投资方;在规划方面要高起点,为高水平建设奠定基础;在推进过程中要措施得力,结合以往经验做法,做好拆迁、清表等工作;从各职能部门到各办事处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